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报告点读(四)

来源:丽江日报 日期:2018-01-19 15:35: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力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报告点读(四)

  聚焦四:坚持以“双创”和人才为牵引,着力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

  战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推动丽江跨越式发展,必须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丽江打造成人才聚集的洼地、创新创业的高地。

  原文摘要:■坚持把人才兴市作为优先发展战略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重、高端人才与基础人才、技能人才并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5条政策措施、丽江“英才计划”及其配套政策。夯实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用好现有人才、激励优秀人才,突出抓好“四大产业”及教育卫生医疗领域引才工作,建立一批院士、专家基层工作站,引进一批高层次退休人才,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招聘力度。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有序流动。加大人才开发力度。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动斐讯大数据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创新园、电商产业园等“双创”支撑平台全面落地,按照一区多园思路,高起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双创”园区建设,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鼓励发展科技型、创新创意型企业。积极发展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促进资本与科技、资本与产业有效对接,构造丽江财富聚集中心。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基金重要作用,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放大基金使用效益,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坚持把创新创业和人才发展作为推动丽江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算清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账、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总账,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要清障搭台、放水养鱼,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落实鼓励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要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企业落地构建“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最优服务,加大人才公寓、医疗、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服务力度。

  聚焦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战略:推动城乡要素、基础设施、民生、社会和生态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建共享,是解决发展不平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原文摘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

  要强力推进华丽高速、丽香高速、宾永高速、永宁高速、丽香铁路、滇中引水、马鹿水库、龙蟠提水等在建项目建设。按“一线两点”实施丽攀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大丽铁路提速改造、4E级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做好综合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空港经济区、西昌—丽江高铁、丽江至维西、古城至宁蒗、华坪到宁蒗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早日开工建设。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公共停车场、市政道路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金沙云区块链数据中心、飞驰新能源汽车、高纯石墨建设项目等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丽江古城特色城镇、泸沽湖摩梭小镇、丽江黎明丹霞小镇、华坪芒果小镇、锦绣丽江小镇、永胜清水古镇、玉龙县康美颐养智慧小镇等项目建设。构建招商引资项目一条龙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盘活用好存量土地,下决心解决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加大政企银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对我市重大项目支持。努力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继续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财政支持力度。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学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快建设农村科技实用人才队伍和职业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农业投融资平台,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丽江在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决抓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到落实到位一个、验收销号一个。认真落实河长、路长、街长制,抓好以泸沽湖、程海、拉市海和漾弓江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地下空间管控,坚决依法整治乱采滥用、污染和低效使用地下水等问题,引进先进企业和技术,加强“两污”治理利用,维护丽江坝区水生态安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推进“森林丽江”建设。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和村庄“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生态补偿。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用法律和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聚焦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战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领域更广、层次更高的民生和公共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摘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营造“党重教、政兴教、民支教、师乐教、生勤学”的良好氛围。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目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普惠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内涵发展高中教育、规模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推广远程教育。探索移动教学新模式,打造暑期教学和实训基地,吸引省外发达地区师生聚集丽江。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优秀校长队伍。加快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与省内外名校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抓好市一中对标升级、引进一所优质中学、加快建设职教园区和酒店管理学院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市教育质量、教育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推进健康丽江建设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激发医改活力。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和能力建设,努力建成1-2所三甲医院,加快推进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医院门诊楼、市中医院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和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贫困地区下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培育紧缺专业人才。加快建设与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急救服务能力。严格食品药品监管,防范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高原健身休闲运动产业,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会、球赛、马拉松、武术节、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打造丽江健身旅游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实现农村低保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稳步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城乡人均收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综合防治力度,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慈善事业、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和就业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用以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加强环境、生产、交通等领域安全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报记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