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秋)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在进一步丰富我市旅游产品的同时,以旅促农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乡村旅游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成效得以全面凸显,用美丽改变贫困成为现实。
记者从市旅发委获悉,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旅游的人员约6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接近20万人。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99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0元, 增长10.4%。
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带动旅游区周边地区的发展。例如玉龙雪山景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用于景区内19个村寨580户农户的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群众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万元。村民在景区就业的人数超过了500人,60%以上的农户有了自用车。在580户农户中,资产在200万元左右的就有50户,在城区购置房产的有近100多户,旅游红利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此外,束河古镇的开发同样让束河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8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万多元。拉市镇自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全镇年接待旅游人数200多万人次,全镇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劳务输出和林果产业、花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良性机制。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则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合作社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8万多人次,牵马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旅游产品年总收入近300多万元,成为乡村旅游合作的典型代表。
宁蒗的落水村、里格村村民发展民宿、餐饮等服务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拉市镇的均良村依托玫瑰庄园发展乡村旅游,家家过上了小康生活;黄山镇的金龙村大力发展宾馆、农家乐等服务业,全村年总收入达到1300多万元……
如此种种,旅游业反哺农业,农民脱贫致富的例子在丽江不胜枚举。接下来,市旅发委将在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方面加大力度,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