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古城院落足迹 触民族文化风骨

来源:丽江日报 日期:2017-08-09 15:43:00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以前来丽江,基本是走马观花,这次再来古城,选择了一种新的方式——参加了‘古城历史文化之旅’,发现古城里藏着很多‘宝’。收获了不一样的美,仿佛隔着悠悠岁月,触摸到了这些院落中的文化风骨。”8月2日,参加了今年丽江古城5A级旅游景区推出的7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之一“古城历史文化之旅”后,来自上海的柳女士由衷地说道。柳女士所说的“宝”,便是“手道丽江”“纳西人家”等一个个纳西传统民俗文化体验馆,以及如雪山书院、方国瑜故居等能感受纳西文化气息的院落。“我去过全国很多景区,其中不乏世界遗产,尽管也有很多保存完好的,但像丽江古城这样能让人体验本土文化的遗产地,真心不多。”

  一座座文化院落,一部部凝固的艺术华章

  从古城大水车旁的东大街沿小路拐到新华街,一路前行,到新华街翠文段71号——王丕震纪念馆。馆中收录了王丕震先生创作出版的142部历史小说及大部分手稿。王丕震先生的作品,共创作了中国27位帝王、52位将相、25位才子、17位佳人、5位现代名人,一共127个著名历史人物,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

  王丕震——丽江的文学巨匠, 从1984年起,62岁的王丕震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则天女皇》,之后的18年里,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共创作了142 部、3000多万字的中国历史小说,成为古今中外高年龄段作家传统手写文学作品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作家。他还创造了上百部作品不打草稿、不做修改、不留底稿、一气呵成、一次性交付出版社发行的创作纪录。

  走出王丕震纪念馆,穿过新华街、四方街,前往位于光义街现文巷28号——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体验馆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楼下设有学习体验区、传统区、创意区、精品区,楼上设有工艺品区、学习交流区,展出的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东巴字画、东巴绘画、东巴木雕、东巴刺绣等几大类,汇集了多位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够满足游兴,还可以亲手体验东巴文字绘画的艺术魅力,以生动、有趣的参与方式,接触、了解、认识纳西族历史和文化。

  官门口,大研古城地标之一。古城文化展示窗口——纳西传统民族服饰展示店,就位于官门口旁的光义街7号。这里不仅有上百种民族服饰和绣品,还开设了纳西民族手工展示厅,民族文化手工传承者亲自坐镇,制作手工艺品,特别是代表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七星”制作,手打纳西花鞭,纳西披肩带、手工纳西传统布鞋等等。整个店内都弥散着一种强烈的“纳西味儿”。展示馆里还推出“持古维费票据可免费试穿+拍照2小时”的活动,除了近距离观看,游客还能亲身试穿。

  来到古城王家庄教堂,该教堂由英国人设计,为欧洲风格与丽江纳西民居建筑风格相结合。教堂为土木结构建筑,高15米,顶部盖瓦,呈东西向长方形布局,四个角落分别立有四个砖柱,为丽江最早的砖柱建筑物。2014年按照历史建筑修缮的要求,原址原貌修复,遵守修旧如旧、木结构主体不落架的原则,对具有近90年历史的受损建筑进行科学修复。经过1年多的建设,修复后的王家庄基督教堂整个院落便井然有序,既庄严肃穆又古朴大方。并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与王家庄教堂仅一巷之隔的便是“手道丽江”手工院落。走进“手道丽江”,一个典型纳西建筑风格的小院落便呈现在眼前,从事东巴陶艺、东巴造纸、纳西木雕、纳西皮艺、纳西刺绣、纳西铜艺等等手艺的匠人们汇聚其中,向前来的游客展示最传统的纳西族手工技艺。

  在丽江古城,有一个好去处,能够让你切身体验纳西族同胞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那就是纳西人家。位于新义街积善巷63号的纳西人家以体验、穿越纳西民俗为内容,涵盖了纳西婚俗东巴婚礼体验区、纳西手工技艺区、纳西饮食记忆区、天宇商读古即文化教化传承研修四大功能分区。将纳西族传统习俗、纳西服饰、编织手绣、纳西特色饮食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现,让游客、本地民众在现场参与互动。

  加大投入,留住古城的文化之根

  文化,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根基、灵魂,特有的“活态”民族文化是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体现。丽江古城,还是一个充满着平民生活实景完整形态的人文古城市,在丽江古城这个独特的城市中,文化是它的重要的魅力元素,民族文化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根基、灵魂。因此,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古城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对古城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299户传统民居、236个院落进行了恢复性修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同时,积极探索加强民族文化保护的新路子:

  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基金,用于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展示等保护工作。先后公开出版发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志》《丽江古城楹联集》《丽江古城对联集》《纳西文化丛书》《纪念方国瑜先生文辑》《丽江金沙江岩画图集》《丽江白沙壁画图释》《丽江古城导游宝典》,推进丽江古城文库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土作者、艺术人才研究民族文化,对每一部出版的民族作品和音乐光碟一次性补助3至5万元。目前,关于丽江古城作品出版已达70多本和民族音乐光碟30套。

  采取专项资金扶持办法,修复名人故居院落,恢复古城茶马古道马帮景观、民族打跳、用河水冲洗街道、放河灯等传统民俗活动,并接纳、支持、鼓励本土文化名人在古城内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展演活动。逐步收回古城内政府直管公房铺面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集中用于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

  如今,在古城内已有“纳西古乐”“东巴文化传承院”“纳西喜院”等一大批民族文化传承展演经营门店,形成了以“方国瑜故居”“和志刚书斋”“东巴纸坊”“雪山书院”“玉河书院”“王丕震纪念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文化示范窗口。还新增了“手道丽江”“纳西人家”“王家庄基督教堂”“雪山书院”“纳西服饰文化展示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恒裕公民居博物馆”等15个民族文化传承展演院落和门店。在对历史文化遗存恢复的同时,各景点以各自特有的风格和主题,定期举行的民族文化活动也吸睛不少,丽江古城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得以呈现。

  消费升级,文化成为内生动力

  到过丽江古城的人可能都知道,在进入古城各个路口时,都能持古维凭证免费领取一张丽江古城游览手册。在手册地图上,标示有古城内目前全部免费开放的15个文化体验点,这些文化体验点分布于古城的各条街道。而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规划,未来,地图上会标注出更多这样的院落。

  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和丽萍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逐步收回古城内合同到期的部分公房和院落,集中用于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展示工作,给予纳西文化传承者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在古城里安心做文化。

  “一方面,只有保护好了古城的民族文化,才能算得上真正保护了古城;另一方面,游客需求的改变,也要求我们在旅游消费升级换代中做出转型升级。”和丽萍表示,除了目前的15个文化体验点,未来古城将布局更多更广的文化展示区域,并通过举办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古城的文化核心内涵。

  《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经丽江市人民政府批准,于4月18日向社会公布实施。对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按照鼓励和禁止类进行管理,实行经营项目准入标识制度。今年,丽江古城5A级旅游景区推出了古城历史文化之旅、发现古城摄影之旅、品味古城美食之旅、领略古城建筑之旅、感悟古城宗教之旅、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感悟古城水文化之旅等7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主题文化客栈,引导经营户走差异化线路,从文化创意、民族地域特色着手,实现旅游经营产品转型升级……

  看古城文化,这15座院落足具代表

  对于丽江古城,每一次的步入,总是能给人以惊喜。轮着四季生长开花的树木,东巴纸散出特有的淡香,珐琅银器透着的鲜艳的色泽……

  几位纳西老妇人羊皮裹包的竹篮里,背上了大米、红糖、茶叶,荷盘上放着喜饼、蜜饯,一行人熙熙攘攘的簇拥着骑在马上身着纳西喜服的新郎,穿古城而过去迎娶新郎。在细雨中,邂逅这样的纳西婚礼,恍若穿越到了古时,若不是街面上突然驶来的送货车。

  听、闻、品 、看,所有的知觉总不够用。在古城邂逅的纳西婚礼也是如此,每周二和周六,和育苗开办的纳西人家婚俗体验馆就会组织一场仪式完整的东巴婚礼。

  穿梭于纵横交错的古街巷道中,无论想看一场原汁原味的纳西婚礼、想找一张最正宗的东巴纸、看一场原生态的演出、还是学几个东巴文字,或者是到顾彼得旧居感受下他笔下《被遗忘的王国》里的丽江,再或逛腻了繁华的街道 ,找一座安静的寺庙,一壶清茶、几缕青烟、禅音抚耳……

  坐拥上亿资产,甘愿清贫守护百年纳西商号恒裕公的阿六叔,在一门三举的传统小院里,能够看到丽江古城最典型的纳西民居。还有传统的纳西歌舞演绎,集东巴陶艺、东巴造纸、纳西皮艺、纳西铜器、纳西刺绣、纳西木雕等展示的手道丽江,一份坚持、一份执念,让纳西文化在如今的这些院落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李映芳)